为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、明晰宗教政策边界、筑牢思想安全防线,9月23日,全北学院学生管理科副科长孟琰峰利用军训空余时间,在操场为2025级416名新生开展宗教政策法规专题教育会,以生动讲解、案例剖析与互动引导相结合的方式,为新生上好大学生涯“思想安全第一课”。

教育会伊始,孟琰峰以“扣好思想安全扣”为核心切入点,结合新生刚入学、对校园规则与宗教政策尚不熟悉的特点,用亲切易懂的语言解读我国宗教工作核心政策。他重点围绕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”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,明确“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无约束”,特别强调“教育与宗教相分离”原则——《宗教事务条例》中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进行宗教活动”的规定,既是校园宗教工作的“高压线”,也是维护教育公平与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,让新生从政策源头建立清晰认知。
在“明晰校园纪律红线”环节,孟琰峰结合高校真实案例,详细拆解“两个不得”“五个严禁”的具体要求,聚焦四类新生需重点警惕的非法宗教活动:一是场所违规类,明确宿舍、教室、操场等校园公共场所不得组织宗教聚会、诵经祈祷;二是传播违规类,禁止通过微信群、朋友圈等线上渠道转发宗教宣传内容,或向同学发放宗教典籍、光盘;三是参与违规类,提醒新生不参加校外非法宗教培训、不接受境外宗教组织资助邀请、不参与“宗教放生”等变相宗教活动;四是身份违规类,强调共产党员、共青团员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,不得信仰宗教或参与宗教活动。他特别提及“某高校学生因在宿舍组织宗教聚会被记过处分”的案例,以“身边事”警示新生,让纪律要求从“纸面”落到“实处”。
针对“防范宗教渗透与邪教侵害”这一关键问题,孟琰峰总结出“三看辨风险”实用方法:看资质,警惕以“治病消灾”“福报返利”为噱头的宗教活动,明确正规宗教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;看手段,对陌生人以“文化交流”“心灵疏导”为名的宗教宣传保持警惕,尤其拒绝境外人员赠予的宗教资料;看本质,区分合法宗教与邪教——邪教常打着宗教旗号神化首要分子,实施危害人身安全、骗取财物等违法活动。同时,他明确告知新生举报渠道:遇校园传教或疑似非法宗教活动,可第一时间向辅导员、保卫处报告,或通过学校“平安校园”平台反映,确保问题及时处置。
最后,孟琰峰对新生提出三点希望:一是主动学习《宗教事务条例》等法规,积极参与学院后续组织的宗教政策知识竞赛、案例研讨会,深化政策理解;二是树立科学世界观,通过加入社团、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丰富校园生活,培育健康精神追求;三是坚守校园纪律,不仅自身严守宗教政策红线,更要带动身边同学共同维护“无宗教渗透、无邪教侵害”的清朗校园环境。他还鼓励新生将所学政策知识分享给家人,助力家庭远离非法宗教活动,让政策宣传延伸至校园之外。
此次专题教育会紧密贴合新生认知需求,既有政策解读的“深度”,又有案例警示的“温度”,更有实践指导的“力度”。参会新生纷纷表示,通过学习不仅清晰掌握了校园宗教政策边界,更提升了防范非法宗教渗透的辨别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,未来将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,以纪律意识规范行为,在全北学院安心学习、健康成长。
(文字:孟琰峰;图片:张云赫;核稿:雷剑)